孝义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杨秀智憨村长穆允青山视资讯 [复制链接]

1#

在英雄的吕梁山下,在美丽的胜溪湖畔,有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这里盛产柿子,是孝义市地标性农产品“牛心柿子”的主产地。年10月,兑镇镇牛心柿子节在这个小山村成功举办,一周时间,吸引游客三万余人前来观光旅游。惬意的田园风光、甜软的红彤鲜柿、地道的风味小吃、浓厚的乡土文化,让来过这里的每名游客,记住了好吃的柿子叫牛心柿子,记住了这个小村庄叫新民村,记住了这个村的当家人穆允青。

穆允青,山西省孝义市兑镇镇新民村*支部书记兼村委主任,孝义市五届、六届、七届人大代表。孝义市优秀共产*员、孝义市优秀基层*组织书记、吕梁市优秀基层*组织书记。年担任新民村*支部书记兼村委主任以来,自掏腰包余万元硬化村内道路、引自来水入户、安装太阳能路灯、成立柿子合作社、举办牛心柿子节。年始,新民村连续几年被吕梁市委授予“五个好村*支部”。

“自掏腰包万,为老百姓办实事”,很多人认为这不是真的,很多人认为这不值当,很多人认为这人脑子有问题。然而,当我们走进新民村,走进穆允青,走到老百姓中间,才发现穆允青的事迹广为传颂。

意外当选村委主任

就是想改变这种穷的状况,拨穷根、摘穷帽,让老百姓过的有滋有味。

——穆允青

年,是山西省第七届村委换届之年,也是改变穆允青人生轨迹的一年。这年冬天的一天,38岁的建筑开发商穆允青接到一个莫名其妙的电话。打电话的是名镇干部,他告知穆允青“村民们把你选成村长了”,让穆允青准备回村履职。正在外地揽工程的穆允青不相信这是真的,虽说自己是新民人,但户口不在村里,根本没有选举资格。何况自己多年经商,与村里人鲜有来往,被村民选成村长纯属无稽之谈。

然而,事情没这么简单。后来不断打进的电话足以证明这件事是真的,穆允青确实是被村民选成了村长。穆允青犯了愁,他是搞建筑工程的,事业刚刚有了起色,各种生意订单、工程业务已让他忙得不可开交,再当上个村长,根本顾管不过来。何况新民村在兑镇甚至孝义,是有了名的穷村子,村集体没企业、没厂矿、没收入,村民们吃水难、出行难、就业难,姑娘们不愿往新民村嫁,镇干部不愿到新民下乡。面对这“三无三难”的烂摊子,无论谁都不愿意干。当村干部意味着“不仅要出人出力,还要出钱出血”。

事情总会有反转。一筹莫展之际,有人告诉穆允青,选举结果报市、镇换届领导组时,因他是市民户口,上级不予批复。在那个年代,市民是没有选举与被选举权的,即便现在,未经村民代表会议表决,未进行选民资格确认,市民也是没有资格当选的。这个消息让穆允青提溜起的、紧张的心放松了下来,他一门心思地忙生意去了。

镇上通知村里重新组织选举,村民们不干,开始闹腾,嚷嚷着“就算重选,我们还会选穆允青,只有他能给我们活路”。镇上和市里没有随意决策和批复,打报告请示省里。大约半个月时间,省民*厅有了答复,就仨字:“随民意”。这种结果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大伙心里都明白,这么闹腾就是在*一把了么。

都知道穆允青不想当村长,省里的批复下来后,村民们就一趟一趟往他家跑,老支书、老*员、还有德高望众的老族长,轮番上阵劝说穆允青。镇干部也一次又一次跟穆允青座谈,做他的思想工作。穆允青內心挺矛盾的,干吧?怎么个干法,明显就是要往进贴钱么。不干吧?动静弄得这么大,乡亲们眼巴巴地看着他。经反复掂量,穆允青决定当这个村长。“这是父老乡亲对俺的信任,咱不能临阵脱逃当孬种”,穆允青说起选举这件事,心情仍异常激动。

朋友们对他的决定并不理解,家人们对他当村长也并不支持。刚当干部头一年,穆允青面对的不仅仅是老百姓的期盼,还有媳妇对他的抱怨;面临的不单单是农村工作的不适应,还有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

老百姓选穆允青做当家人,最朴实的心愿,就是期盼他能改变村里面貌,道路硬化、路灯亮化、环境净化、村庄美化;就是想让村里人能有条活路,特色产业鲜明,致富渠道广阔;就是想让矛盾能及时化解,邻里能相帮互助,村风乡情更淳朴。他们相信,穆允青有这个能力和信心把村里“社事”搞好。

同年腊月,穆允青又被选成村*支部书记。

纪委查出的好干部

当干部只要去做事,去做为老百姓谋利益的事,就会有很多人帮助你,就会有很多人尊敬你。而且做好事、做善事、做老百姓喜欢和期盼的事,你的路会越来越顺,做甚事都会成功。

——穆允青

年的某一天,市纪委从镇农经站秘密调取了新民村财务帐簿,并在新民村开始了为期半个月的走访调查。走访调查是在村民们毫无察觉的情况下秘密进行的,秘密调查源于一份匿名举报信。举报信中称,市委某部门给新民村下拨了10万元专项资金,被穆允青转移至邻村财务帐户上,然后取出来贪污了。

“决不冤枉一名好人,也决不放过一个坏人”,参与调查的纪委干部这样说。经市纪委缜密而专业的调查,举报信反映情况不实,属于诬告。而在市纪委调查过程中,却牵扯出一条鲜为人知的秘密,那就是穆允青当干部这几年,已经默默地为村里贴进多万元。而且还在往里贴,贴往村里的钱从未入过帐,这些都是从老百姓口述和实地查验得知的。那么穆允青多万贴到哪些方面了?我们还要从他当上这个村干部说起。

在兑镇,古来就有“南塬上水缺,唾上唾沫洗脚”的俗语。兑镇属于孝义的山区乡镇,地形属于丘陵地貌,相对海拨较高。新民村地处兑镇南塬,“缺水”自然成了制约农村生产生活及经济发展的要素之一。村里人怕吃不上水,天不亮就得去村里一口老井上排队挑水。一口井供全村人吃,水量根本不够,有时候排一天也未必能挑到水。村民们不得不到别的地方买水,或者干脆搬到外村去住。年轻人在外找活计,还要牵挂家里老人吃水问题,走不出去走不远,根本没办法谈发展。

解决群众吃水难的问题,解决外出务工农民的后顾之忧,真真实实就摆在了穆允青面前,这是他当干部以来遇到的第一道难题。村集体没钱,老百姓手里也没钱,现有水源水量又不足,咋办?穆允青想到从邻村接管引水源,解决燃眉之急。与邻村谈妥之后,穆允青回家问媳妇哄套了一些钱,建了座50立方米的蓄水塔和两处供水点。年10月,穆允青又自掏腰包铺设了自来水管网,实现了自来水入户,从此改变了新民村排队挑水的历史。

然而,“不用为吃水发愁”的好日子没过多久,邻村水源出现水位下降。蓄水量大不如前,解决两村人吃水已经成了问题。决不让父老乡亲失望,也决不让别人看笑话,与村两委商量后,穆允青决定自己找水源打井。经技术专家多方勘探,在新民村西2公里处发现水源。年,穆允青为新民村打了第一眼深井,满足了全村多口人的生产生活用水。这在新民村历史上是不敢想象的,这在兑镇南塬也是不敢想象的。邻村老百姓羡慕地说:“咱塬上这来来高,打一口深井那得花不少钱吧?你们可是碰上个好干部。”

老天爷好像是在考验穆允青。第一眼深井没用几年,也出现水位下降现象,供水量保证不了村民的生产生活之需要。“干事情总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当干部要学会应对各种局面”,年冬天,穆允青决定再打一眼深井,当然还是他自掏腰包。他已经不止一次从家里拿钱了,而且每次往村里贴钱都不是小数目。媳妇从最初的反对与争吵,渐渐地变成了默许与支持。她知道贴往村里的钱“如打了水漂一样”是收不回来的;她也知道男人走的是阳光正道,做的是好事善事,是为人民服务的大事。拗不过自已的男人,何必再让他因为钱的事发愁呢?很难想象,这个明事理的女人经历了怎样的痛苦与纠结,那白花花的银子可是两口子辛辛苦苦从多少岁月里抠下的。

考验一个人时,困难是一个接着一个。打第二眼深井时,打到98米处遇到了坚硬的岩石,打井用的钻杆断在了岩石上。施工方由于技术原因取不出来钻杆,便撂下挑子不干了。这种措手不及无论对谁都是一种挑战,都是一种考验。偏偏穆允青有种不服输的性格,想干的事就一定要干成。“马上过年了,总不能让村民们大过年的再吃不上水吧”,穆允青的拗劲儿上来了,“工程队不干跑了,咱们这打井工程不能半途而废呀”。简单开了个两委会,穆允青让干部们照看住工地,自己外出寻找钻井队去了。

一连找了好几个工程队,都是来现场看一看就走了,表示“断钻杆是打捞不出的,要干就重找水源重打井”。求爷爷告奶奶地动用了所有关系,四处打听技术过硬的钻井队,几乎跑遍了全省,没想到结果却是这样。那一刻,穆允青心灰意冷,他能感觉到自己内心的揪扯与无奈。

罗马哲学家普里尼说过:在希望与失望的决斗中,如果你用勇气与坚决的双手紧握着,胜利必属于希望。

就在穆允青内心倍受煎熬,纠结“需不需要放弃这眼井,重新打一眼”时,有一家钻井队听同行们说起穆允青自掏腰包打井,而又发生断钻杆的事,便主动找上门,表示愿意帮助解决这个技术难题。这是多么令人兴奋的消息,这是多么鼓舞人心的时刻。穆允青第一时间通知*员干部开会,安排好钻井队的后勤生活保障。怕钻井队反悔变卦,穆允青自已租了几辆大卡车,早早地就把钻井队的机械设备拉回了新民村。村民们从穆允青坚定的目光中看到了希望,也从他疲惫的神情中看到了世事艰难。

进入腊月,马上就过年了。凛冽的寒风不时从四面八方吹来,吹到兑镇南塬广袤的土地上,吹到新民村热火朝天的钻井工地上。几经周折,断钻杆终于取出来了,钻井工程可以继续进行。大伙悬着的心放下来了,然而穆允青的神经依然紧绷着。经历一番磨难后,穆允青比以前更成熟了,他深知,父老乡亲都在期盼着出水,多口人都在看着他,在水没有打出来之前,是不能再出任何差错的。

“要在年前打出水来”,穆允青给自已也给钻井队定了一个时间限度,钻井机械不停,工人们轮班作业。打深井需要用水,需要大量的水,南塬上本来就水缺,从其他村拉水是不现实的。穆允青从朋友企业借了几辆洒水车,又托人与市水库管理中心协商,买些水供工程使用。

不分昼夜地干,让原本一天只拉四趟水的水车司机颇有怨言。司机消极怠工,直接导致工程用水量的不足和工程进展缓慢。干部们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们知道穆允青的烦心事已经够多了,不能再让他操心这些小事了。一位老*员提议:“大伙捐款,给司机塞红包,让他们一天拉够十趟,保证工程用水,”这种提议得到了大伙认可。水车司机每天能领元红包,自然是乐得屁颠屁颠的。当村干部嘱咐“不能让穆书记知道红包的事”时,水车司机觉得有些蹊跷。与村民们断断续续地闲聊中,水车司机知道了穆允青当干部的历程,和为老百姓办下的许多实事。得知穆允青是自掏腰包打深井时,水车司机觉得有些过意不去,他们悄悄找到穆允青,把领红包的事和盘托出,并把钱如数交还穆允青。穆允青没有收,只说了一句“收下吧,也辛苦你们了”。

每每谈及此事,穆允青眼里总是噙着泪花,他说:“那是我最幸福的时刻”,“一个人在最苦最难的时候,是多么需要理解、支持与帮助,哪怕是一丁点安慰都会让人感动。”显然,*员干部们这次悄悄捐款,给了穆允青莫大的精神安慰,和“要把社事搞好”的动力支持。有些事情不真正经历过,就不会有切身体会,只有真正体会感受到了,才能清楚地认识自己、别人,认识世间冷暖。

深井打到多米深时出水了,而且水源非常充足。超负荷作业的工人们和紧盯工程进度的*员、干部们异常兴奋。这一眼泉水真真来之不易,不仅承载了多口人的希望,也承载着对穆允青久经磨炼后的安慰。

干部们想把这喜讯第一时间告诉穆允青。

而他们冲进工地帐篷时,熬了一宿刚换下班的穆允青,裹着一副棉大衣蜷缩在草席上睡着了,嘴角还挂着笑容。在梦中,父老乡亲们都来了,一个个迫不及待地品尝着甘甜的泉水,喜悦的笑容从每个人的脸上洋溢出来。憋屈久了,压抑的情感终于可以释放,村民们抖擞精神、载歌载舞欢庆这开心一刻。高亢的秧歌调子与铿锵的锣鼓声直冲云宵,让路过的西北风以为走错了季节。是啊,这就是新民村人美丽的春天!

一名老*员示意大伙不要惊醒穆书记,让他多睡会儿。大伙围成一圈,围在一个功率不大、摇头晃脑的“小太阳”周围;围在熟睡中发着轻微鼾声的穆允青周围,大伙用后背抵挡住从帐篷缝隙钻进来的风。就这样默不作声地端详着,端详着为了新民村事业奋不顾身,为了老百姓利益锱铢必较的当家人。你看他原本白白净净的脸上布满憔悴,原本锃亮油光的皮鞋沾满泥巴。这就是穆允青,甘当“贴面厨子”的*支部书记;这就是穆允青,村民眼里的“憨”村长。在困难面前永不言败,在挫折面前永不服输。

功夫不负有心人,年大年三十,甘甜的自来水如期流入各家各户水缸里,经相关部门检测属合格饮用水。“老百姓一份实实在在的期盼,就是对我们干事创业的鞭策”,穆允青在农村邻头雁培训班上这样说到,“我们必须要心怀改变农村旧貌的梦想,要有干出一番业绩的信心和决心”。

我是新民村的儿子

当干部就是要做事情,当干部就是要为老百姓着想。

——穆允青

村庄坐落于兑镇南塬的半山腰上,村内沟壑纵横,七弯八绕,属于典型的北方农村。祖祖辈辈生长在这里的新民人,已经习惯了“人烟辐辏,鸡犬相闻”的农耕生活;已经习惯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出行模式。然而,改革开放的浪潮一浪接着一浪,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已无法适应社会的需求;古旧的羊肠小道,已无法跟进时代的步伐。

“要想富先修路”,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喊的最多的口号,也是农村打开致富之门的金钥匙。新民村也不例外,修条宽阔而平坦的大道,是几代新民人的梦想,是几届两委班子为之奔波而努力的目标。那条蜿蜒曲折从沟底爬上坡顶的*土古道,似乎也在诉述百十年来的疲惫与落魄,每次暴雨都会将它冲刷得面目全非。尤其是秋天遇上连阴雨,老百姓便开始发愁了,村道被雨水冲断,庄稼烂在地里收不回来。修路谈何容易?一个闭塞落后,穷得不能再穷的小山村,到哪里筹集动辄上百万的修路款?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穆允青办的第二件实事就是修路。他把村主干道由原来的3米拓宽成7米,南北贯通从坡顶把路修至沟底。坑坑洼洼的村内街巷、枝枝杈杈的入户通道,只要有村民居住的地方、只要有人行走的地方,就全部水泥硬化。新民村实现道路硬化“户户通”的时间,比上级部门要求的要早很多。修路款从何而来?当然还是穆允青自掏腰包,反正也不是第一次问媳妇拿钱了。平日里,村民们遇个头疼脑热、儿娶女嫁、急难险困之事,他都会伸出帮助之手。逢年过节,还对村里老年人进行慰问,三千两千、三百五百不等。十五年光景,穆允青不知从家里拿了多少次钱,也不知拿了多少钱,他没有计算过,也没有记过帐。有人问穆允青:“你这样傻子一样一股劲儿往村里贴,图了个甚?”穆允青憨憨地一笑,“我是新民村的儿子,不想看到父老乡亲过恓惶的日子”。

在外人看来,恓惶的日子似乎与生意越做越大的穆允青毫不沾边。但在穆允青内心深处,隐藏着不可言说的痛。父母的积劳成疾和童年的贫穷困苦,成为他一生挥之不去的阴影。每每看到乡亲们恓惶的样子,穆允青就想起了父母,想到了童年。穆允青是在村里长大的,父亲是乡村教师,母亲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中国农村,人们吃不饱穿不暖,穷是一样的穷,没有谁家比谁家过得更好。父亲常年在外地教书,星期天才能回家做些农活,家庭重担自然落到母亲柔弱的肩上。经年累月的苦重活计,让母亲的身体越来越差,无论是下地干活,还是缝补裁衣,体力大不如前。这让只有10岁的穆允青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只要一放学,穆允青就带上8岁的弟弟和5岁的妹妹,抬水、拾柴、放羊、喂猪等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诗人艾青说过,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穆允青对新民村的热爱,不单纯因为自已是新民人,他不会忘记在困难时,帮助过他家的乡亲们,和那段久经磨难的岁月。邻居穆允文得知仨孩子每天去老井上抬水时,主动为穆允青家挑水,这一挑就是五、六年,直至穆允青十五六岁。还有张廷宝、穆允善、穆允良、穆允益等等许多热心善良的村民,每到春播或秋收时,都会主动来穆允青家帮忙。父亲每每念叨往事,都会对穆允青说,不要忘记了乡亲们的恩情。如今,父母已过世,穆允青像供养自己的亲人一样,惦记着村里的老人们。

母亲在43岁那年,因患食道癌等多种疾病与世长辞。这给原本身体也不好的父亲沉重打击,病情加重后不得不休养在家。那一年,穆允青不满20岁,囊匣如洗的家让他过早地挑起生活重担,过早地感受世间冷暖。兑下饥荒的日子摇摇欲坠,十几岁的孩子,不得不面对岁月的洗礼。为了凑齐学费和偿还医药费,假期间,穆允青从县城贩买一些稀缺瓜果到山里去卖。自行车挂满两筐子货,路上又多是爬坡,那种苦、那种累,想想都会让人发怂。但又能怎样?这就是人生,必须面对的惨淡的人生。与商贩们闲聊时得知,下煤窑挣钱来得快。穆允青毫不犹豫,便去镇上一家煤窑当了推煤工……

人生是一场修行。面对苦难别无选择时,迎难而上或许会有转机。从吕梁技校毕业后,穆允青分配到城建局下属单位----孝义市建安公司上班。然而,这个所有人都看好的“铁饭碗”还是被打破了,在那一场企业改制、职工下岗的风暴中,穆允青没得选择,只好扛起自主创业的大旗,投身到商海中。

小柿子敲开致富门

不能让土地荒废。收成无论好坏,都代表着农民的一种自尊和对土地的热爱。

——穆允青

柿子在兑镇南塬,特别是在新民村已有几百年的栽种历史。新民柿子一掰分八瓣,形状似牛心,俗称“牛心柿子”。因其果大肉厚,口味甜美,深受大众喜爱。8年9月,国家农业部认定牛心柿子为孝义市“国家地理标志性产品”。

新民村有多亩柿子,正常年景产量可达30万斤。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柿子还是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随着改革开放的紧锣密鼓,市场经济浪潮一次又一次地冲击着农村和农村人的行为、意识、习惯。靠天吃饭、靠地谋生的传统观念硬生生被撕碎。农民开始离开土地,游走在城市边缘成为农民工。土地日渐荒废,种庄稼成为老农们最后的手艺。秋天,漫山遍野红彤彤的柿子,因无人管护与采摘,反而成了农村地头一道风景线。最终烂在地里,烂在乡愁中。

村庄老了,心疼土地、爱护庄稼的那一代农民老了。时代的车轮滚滚而来又绝尘而去,空留下一段段无法言说的哀愁。柿子丰收了,老百姓的腰包却没有鼓起来。

如何帮村民把柿子销售出去,让柿子重新成为农村经济增长点。这是穆允青上任后,反复思考试图破解的一道难题。

年,经两委会议研究,新民村以“振兴柿子产业、带动村民致富”为目标,成立孝义市南塬柿业合作社。吸收柿子种植户为社员,并将村民不耕种、不管理、不采摘的柿子地流转回合作社统一管理。还在互联网上销售柿子产品,总产值当年就达到50万,除了为集体增加5-10万的收入外,村民户均收入增加了0元。

合作社的尝试运作,让村民们看到了希望,也让穆允青“柿子撬动大产业”的思路、设想活泛起来,他决定在新民村举办一个“柿子采摘节”。

活动从一开始策划,就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帮助。市文联、市作协、摄影家协会、书画协会、孝义文艺、孝义风采、诗缘诗社、古城诗社,还有面塑剪纸、红色收藏、邮票收藏等社会团体和各界人士,纷纷向新民村抛来橄榄枝。让穆允青意想不到的是,柿子采摘节还得到市委宣传部、兑镇镇*委、文化局、农业农村局、林业局、工商局的大力支持与帮助。

年10月14日-10月20日,为期一周的“柿红醉深秋,美丽乡村游”兑镇镇牛心柿子节如期举办。通过与旅游公司、研学机构联手,开通了“柿子红了,我们回家去”旅游线路和“柿子采摘、削皮体验”社会实践活动。一周时间,旅游观光人数达到3万。

柿子节的举办,为村集体和老百姓带来了不错的经济收益。柿子不仅在自家地头就能卖光,而且还卖出了好价钱。建档立卡贫困户穆丙豹三天时间卖出鲜柿余斤,收入达1元。村民们还通过卖土特产品、卖小吃、搞农家乐也挣了不少钱。穆允奏在售卖鲜柿的同时,靠特色小吃收入达1万多。孝义电视台、吕梁日报、吕梁电视台、山西农民报、山西电视台多次进行报道,使新民柿子远近闻名。

第一次举办柿子节,就取得很大成功,超出了穆允青的预期,“能让老百姓把荒废的耕地重新作务起来;把柿子树重新管护起来;把干部群众的精气神提振起来,这就是我当干部最大的收获,这就是我当干部最大的荣誉”,穆允青毫不掩饰内心的喜悦。

对于未来,穆允青有了新的规划与设想。经村两委研究,新民村提出“高舞柿子龙头,推动三产融合,发展乡村旅游,增加农民收入”的奋斗目标。在努力做好柿子产业的基础上,依托南塬独特的自然风光,充分发挥“天然氧吧”的资源优势,紧抓机遇、招商引资,着力打造规划合理、特色鲜明、功能完备、环境整洁的“田园经济综合体”,走一条具有时代特色乡村旅游发展新路。

村子里人多了起来,村民们忙活了起来。往年不种地、不管护柿子树的村民,今年都拾掇开地种上了杂粮,对柿子树也扩坑浇水、打掐嫁接了。大伙期待着第二届牛心柿子节举办,自家的收入能更多些。

签发:侯富*

作者:杨秀智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