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义市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石践村一面锦旗一种精神
TUhjnbcbe - 2024/3/4 18:00:00

从到,70年风雨沧桑,70年山河巨变。其间,红色文物作为红色文化物态化的载体,积淀着风云激荡的历史,饱含着红色传统,饱含着博大精深的红色基因。如今,历史的硝烟散去,而镌刻在这些历史遗迹上的革命精神,仍散发着光芒。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我台《孝义新闻》栏目开辟专栏,到红色事业中去探寻七十载辉煌而难忘的足迹,铭记逝去的峥嵘岁月,汇聚奋进力量,让红色精神在传承中焕发新的时代光芒,使革命精神和红色文化永远成为推动我市高质量转型健康发展的原动力。第一站,我们一起走进石像村,现兑镇镇石践村,从一面锦旗说起。

记者吴琼:我右手边的锦旗就是年抗日民主*府为当时石像村授予的抗日模范村锦旗。抗战初期,石像村仅有百户人家,就有名村民主动参加抗战,23位血洒疆场,为国捐躯,用生命和热血谱就了一曲又一曲的壮歌。

年“七七”事变后,八路*来到孝义,不久就在西部山区建立了*组织和抗日民主*权。驻扎在石像村的中共孝义县委和八路*师补充团的红*将士们,散传单、写标语,充分动员后方青年奔赴前线参*杀敌,小小石像村迅速掀起抗日救亡运动高潮。

抗日战争老战士冯松

孝义来了林彪和罗荣桓,林彪是师长,罗荣桓是*委,带着八路*到了孝义,八路*的战士、干部到农村来做宣传,宣传怎么打日本,怎么抗战,这个时候我们石像村大家年轻人就说,咱们参加八路*打日本,这个心就有这个寄托了。

抗日模范村纪念馆讲解员冯光玲

当时石践村就有八字方针“出人、出钱、出物、出力”。有一家兄弟三人参加抗日的,有父子兵、兄弟兵参加抗日。

短短两个多月时间,石像村参加抗日工作和投身八路*部队的青壮年就有人,他们当时的平均年龄也就只有十三四岁。

抗日战争老战士冯松

当时我就十四岁还不到十五岁,就参加了牺盟会,牺盟会就是牺牲救国同盟会,决死队叫牺牲决死队,就是你参加就准备要牺牲,准备牺牲自己救国家,没有这个本领就不要参加。

而当时只有十二岁的冯万金,连枪都拿不动,只能当通信员。抗日英雄张有虎,年参*,在一次战斗中,被日*用刺刀整整捅了37刀后壮烈牺牲,当时也只有24岁。

在石像村牺牲的23位烈士中,还有唯一的一位女性冯全英,19岁加入了中国共产*,并在石像村成立了全县第一个妇救会,为了充分动员妇女姐妹们一起参加抗日救国工作,她挨家挨户地搞宣传动员活动,在她的带动下,全县妇女也纷纷投身到抗日救国运动中。

抗日模范村纪念馆讲解员冯光玲

年的11月份,红*师路经这里时,冯全英用自己所学的文化和知识向妇女宣传革命的道理,妇女懂得革命的道理,就劝自己的丈夫和儿子走向抗日的前线,冯全英就组织妇女做*鞋、护理伤员。

革命火种的迅速传播让石像村成为每户皆抗属、无人不抗日的忠烈之村。战场上,名壮士中有23人血染疆场,为国捐躯。解放后,23人被*府追认为革命烈士。在支前方面,从年初到年,全村共捐粮担、土布余尺、银元块、白银两、15匹驮骡、20多头毛驴、3辆铁轮车。

昔日的硝烟在岁月流逝中逐渐淡去,抗战英雄也相继离去,但石像村的革命精神却得到了传承。为了纪念这些抗日英雄,当年的八路*总部民运部长傅钟在石像村题写了报国亭的匾牌,年,石践村将报国亭扩建为“抗日模范村”纪念馆,室内用文字、照片、实物、书法和革命老先辈题字,生动展示了当年石像人民踊跃支前、参*参战、奋勇报国的英雄壮举。

抗日模范村纪念馆讲解员冯光玲

扩建后的抗日模范村纪念馆,增加了三个厅,第一展厅是详情简述室,是对我石践村的抗日史进行了简单的概述。第二展厅是浩气长存室,它是为国捐躯的23位烈士的专门展厅。第三展厅,壮心不已厅是幸存者的展厅,年,在抗日模范村的西南角,我们也有竖起来忠义塔。

一幅幅革命先烈的照片,一个个荡气回肠的事迹,往昔的峥嵘岁月穿越历史的硝烟扑面而来。革命重在传承,正是在革命烽火中摸爬滚打锤炼的家国情怀,奉献精神,成为百强孝义、文明孝义挺进新时代的精神构成和支撑。

抗日模范村纪念馆讲解员冯光玲

现在的抗日模范村纪念馆是山西省*史教育基地、山西省国防教育基地、山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山西省青少年教育基地,还是我们孝义市廉*教育基地。年建馆至今每年都会接待上万次的人来抗日模范村进馆进行参观、学习传承红色文化。

1
查看完整版本: 石践村一面锦旗一种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