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义市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张敬民追寻林徽因80多年前的美丽邂逅,美
TUhjnbcbe - 2024/4/5 18:46:00
白癜风病初期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9927173330035222&wfr=spider&for=pc

我们立志做最优质的朗诵学习基地

美丽终会是传说

张敬民-美丽终会是传说15:56来自声境界

作者|张敬民朗读|李然 高昂

这是一幅黑白且80年前的老照片。我久久凝望着不舍移开视线。它之所以如此吸引我,绝不仅仅因是尘封岁月的影像沉积,而是其代表着那个时代中华人文精神的境界以及那时空交错的刹那间的美轮美奂的经典一瞬。

照片是年8月在山西汾阳县小相村的灵岩寺拍摄的,作者为近代伟大的建筑师梁思成。其成像为黑白分明的高调摄影风格,近乎四分之三的画面被黑漆漆的巨型铁佛所占据,余留空间是残垣土坯渐隐的迷茫空白。

照理说,即便即此存照,亦不失为佳作。但它偏偏没有就此打住,在画面的右下角还驻足着一位娇小美丽的女子,正仰面虔诚地注目着,而那尊盘膝团坐、仪态俊秀的大佛恰也垂首低眉温情地俯视着,与她--林徽因和悦温婉的视线交织辉映于心明妙现的时空里……

梁思成、林徽因与山西的渊源很深,曾先后四次踏上这片神奇的土地考察,揭开了许多中国古代建筑瑰宝之谜,如年发现的震惊于世的唐代木结构建筑遗珍--五台山佛光寺。依时间顺序排,年是他们第二次来山西,缘起是应友人费正清邀请前往汾阳避暑。当时,汾阳的峪道河一带因依山傍水、风景宜人,被外国传教士开发成了别具一格的磨坊别墅,享用于盛夏避暑。

费正清正是借着这方风水宝地,以主人的姿态迎接了京城来的客人。而这位好客的费先生并非山西人,却是地地道道的大鼻子美国人,著名汉学家,他的中文名字正是梁思成给起的。因有相同的志趣,借此次避暑消夏的机会,梁思成、林徽因与费正清等结伴对太原、文水、汾阳、孝义、介休、灵石、霍县、洪洞等沿汾河流域的古代庙宇进行了考察,那幅照片所记录的情景正是他们在造访小相村灵岩寺时与那尊大佛的美丽邂逅。

如今,整整80年过去了,这尊历经了几个世纪、被建筑家夫妇称作低头前伛,现悯恻垂注之情的大铁佛还驻守在灵岩寺吗?我决定踏上寻访的旅途……

如今的小相村想必已没有了往日的宁静,其实刚进村口迎面驶来的客货车即已宣告了它今天的节律。再往前走,曾经尚算宽阔的街巷堆上了建筑用的沙土,一根歪七扭八的柳树干横卧在当间,意思是此路不通绕寻它途。眼望着主路被阻无法逾越,我们只得拐进细窄而有些弯曲的支巷向前探寻,几个迂回之后终又上正路,颇有殊途同归的顿悟之效。

始建于南北朝时期的山西汾阳小相村灵岩寺

也许是快正午了,太阳大的太晒人,并无出出进进的繁忙身影,整街只有一处小商店门口站着的几位老人和孩子随意瞟了我们这些外乡客两眼,个个都表现出一副见惯不怪的样子。巷至尽头,向右一拐,便是座北朝南的灵岩寺,门脸不大,朱墙绿瓦,一扇拱门紧闭着,一看即是不常开启,来人通常只走边上的小门;寺门的对面有片不大的空场,半腰高的红砖墙围砌周遭,一座青灰古塔从中蓦地拔地冲霄,倒颇有盖世不凡的气势,由此却让人不敢轻视它阴影庇护下的这座现存规模狭小、形迹简陋的小庙了。

此塔为六边形砖石结构,层高十三阶,名曰药师七佛宝塔,建于大明嘉靖二十八年,被梁思成称为晋冀两省一种晚明砖塔的代表,远远看上去即巍然挺拔,婉丽可人。

建于明嘉靖二十八年山西汾阳小相村灵岩寺塔

我们进得边门,迎面是亩余大的园子,坐北有几孔窑洞式的佛殿,上悬一新制匾额:大雄宝殿。我压根顾不得别的,只想迎面即见到缘引此行的那期许已久的悦目一现,于是满眼转着圈地寻找那尊低头前伛,现悯恻垂注之情的美丽大佛,然而却周围空空了无踪影,最终只有一半僧半俗扮相的瘦小老者收入视线。俯身问其详,费了老大的劲儿,老者方慢悠悠地操着汾孝话告知他快八十啦,就没记得这儿还有这么尊佛。

按理说,他的年龄与照片上那个林徽因与美丽大佛相会的时期十分相近,不该不知道那尊体量庞大、重可吨计的铁佛。不会是上了年纪,糊涂的记不清了吧?我心有不甘的还要问,这时一位身着黄色僧服的中年和尚迎上答话,说老人确实不知,要我们先去西北角斋房院的客房歇息下再说。

从国道经杏花村汾酒厂往西就是汾阳小相村

这是孔挺深的老窑洞,清凉得爽身,从无序放置的杂七杂八的家什看,这里是个全功能场所,起居、做饭、接待、研习等等尽在一室,而其最显著的中心位置摆着的是一张老式办公桌,上面铺展着的宣纸上抄录的《心经》密密麻麻还墨迹未干。中年僧人法号悲传,说是在五台山出的家,前些年来到灵岩寺。他人很热情,待人和善,忙活着让座,沏qī茶倒水,可就是不急着回答我们的急切,只管稳着声地介绍起他所知的灵岩寺所有的历史,直至讲到现在。

在他眼里,这座灵岩寺可是不得了的古刹,南北朝始建,兴盛于唐、宋、元、明、清,规模最大时殿宇林立可逾余里,即便是到了清末寺院的面积也有大半里。为了为自己的说法加上有力佐证,他指着背后说,院墙后面正在花几十个亿建造的汾酒城就挖出了许多僧人的骨灰罐,最终还不忘加重语气强调:要不怎样叫护国灵岩寺呢!他觉得护国一词特别重要,由此便将此庙上升到了当时的国家级层面。

护国灵岩寺

从各种文献记载来看,和尚的说法基本是属实的。据清康熙《汾阳县志》载,该寺建于南北朝时期,唐李世民狩猎时曾在此避雨,许愿有朝一日将重振此寺,其登基后,便命尉迟敬德大兴土木付诸承诺,并将灵岩院改名灵岩寺。查文献记载确有护国灵岩寺之说,至于是为何荣获此谓便未见详述了。

然而,就寺院的现存状况来看,丝毫感受不到那曾经拥有的辉煌,呈现在面前的老物件只有明代的砖砌窑洞建筑十方院。那么,是什么力量摧毁了它们?据了解,并非天灾地难而是人祸,那是光绪二十六年,不明何因村民发生了大规模械斗,寺庙殿宇被拆毁,不出数日曾经煌煌巍峨的灵岩寺便成了残垣断壁、一片废墟。所幸,几十年后这里的佛寺遗迹还有所尚存,虽然在梁思成的描述里是道路泥泞崎岖,难同入蜀,愈行愈疲,可林徽因还是见到了那尊露天盘坐的低头前伛,现悯恻垂注之情的明代大铁佛……

我的造访,为寻佛而来,怎奈却不见踪影。究竟铁佛去了何方?悲传和尚这才不紧不慢地说,经常会有客来寻找大佛的下落,村子里的老人也说不清去向,因此渐渐地成了神秘的难解之谜;其实,大佛的失踪与当年的抗日战争有关,由于缺乏枪弹,就在梁、林夫妇来过之后不几年,这尊在灵岩寺盘坐了几个世纪的铁佛被附近山上兵工厂的人拉去化作铁水,造了打鬼子的手榴弹……。无法考据悲传所言的历史真实,不过这也许是迄今最好的解释,毕竟它以舍生取义、救人水火的大德大愿修成了正果,实现了佛的境界--圆满!

离开灵岩寺,我的心里总有一种悻悻不畅的滋味,更准确地说是若有所失,仿佛硬生生把呵守于怀的美丽丢失了……我走在小相村的那条贯通南北的街巷中,望着迷漫的尽头,虽然知道当时道路泥泞崎岖,可仍然不愿放弃心中那抹彩虹般的美丽,固执地臆想幻影着年那个八月的盛夏。

遥想八十年前的这天,山西这个已有二千六百年历史的古老汾阳县的小相村里传来了清脆的驴铃声或是抬轿汉的微细喘吁声,或是在挚友间舒朗明快的笑谈中伴着那种只有高贵女性才有的优雅曼妙脚步声……可以想象得到,就在这一时刻会是怎样的一幅情景--不论是大人小孩、男女老幼,只要是恰逢其时,都会刹那间安静下来,屏住呼吸驻足观望,直至那外乡人的背影消失在巷子的尽头……

相信他们包括女人们一定在心里赞叹:天上人间竟然真有这样美的女人!我还相信,待多少天多少年过去后,他们包括女人们还会在为那惊心一艳而津津乐道,品咂回味……而那个两位彬彬儒雅绅士肩膀相辅间的那位娇小可人的身影,正兴致匆匆地奔向灵岩寺,憧憬着与那尊撼世奇绝的大佛的美丽相会……

.8.14

原载于《大年月》第五章

作者简介

张敬民,高级记者,中国作协会员。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首届“范长江新闻奖”提名奖、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全国“十佳百优”广播电视理论工作者、全国广播电视系统先进工作者。

《西口文化》概念提出者与资深研究专家。出版《西口大逃荒》《美国孤旅》《西口在望》《划破夜空的灯塔》《土耳其并不遥远》《东张西望》《凡音之起》《库布其》《今夜无人入睡》《行者践》《行者说》等著作。多部作品获国际及国家级等奖项。

编剧的电影故事片《声震长空》获第八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

扩展阅读:

张敬民:昨夜月明张敬民:走出梦幻童话小镇奥登塞

1
查看完整版本: 张敬民追寻林徽因80多年前的美丽邂逅,美